10月29日,第18屆國際礦山測量大會在江蘇徐州閉幕。大會圍繞“智能測繪,綠色礦山”主題,組織學術研討、開展成果交流、推廣技術案例,吸引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礦山測量專家學者近700人參會。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11個國家簽署發布了“一帶一路”國家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產學研合作宣言《徐州大龍湖宣言》。
為推進礦山測繪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智能、高效、精準礦山測量的新時代礦山發展模式,為全球智能測繪和綠色礦山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大會期間,由中國學者發起并組織了關于在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領域落實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討論,得到了“一帶一路”國家參會代表的廣泛響應,來自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南非、哈薩克斯坦、波蘭等11個國家的參會代表簽署發布了“一帶一路”國家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產學研合作宣言《徐州大龍湖宣言》。
《宣言》表示,為推動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事業進一步發展,將建立“一帶一路”國家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產學研合作聯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智能測繪及綠色礦山發展與科技創新;每年舉辦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學術論壇;定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新技術培訓班,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培訓;為“一帶一路”國家的礦產資源安全、綠色、智能、合理開發及礦區生態修復、礦山災害防治、煤礦甲烷減排提供空間信息及礦山測量支撐;大力開展“一帶一路”國家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技術及裝備合作攻關研究,建設“一帶一路”智能測繪與綠色礦山國際聯合實驗室,為“一帶一路”國家礦產開發提供技術及人才支持。
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礦山測量70周年發展研討會、第50次國際礦山測量協會主席團會議、甲烷觀測與量化邊會、天空地井協同感知空間信息研討會4個專題會議,設置了國際礦山測量教育與學科發展、礦山及礦產資源數字化、測繪新裝備與技術等分論壇。
作為我國礦山測量專業的重要發源地,中國礦業大學在地下空間測量、開采沉陷、土地復墾、生態監測與修復、導航與定位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介紹,學校積極服務后礦山時代生態重建、生態修復等,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區綜合整治、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等多個項目。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