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7日,2023煤炭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現場會暨“數字煤炭”建設發展論壇在淮南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康紅普在會上作了煤炭數字化發展戰略與途徑專題報告。
康紅普指出,煤炭工業數字經濟是在煤炭產業數字化的基礎上,以數據資源、現代信息網絡、信息通信技術推動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系列煤炭領域經濟活動,包括煤炭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據他測算,目前我國煤炭工業數字經濟總規模約為7330-8270億元,占煤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約為14.4%-16.2%。其中,煤炭工業產業數字化規模占據主導地位,約占煤炭工業數字經濟總規模的98%左右。
康紅普在報告中提出了我國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分煤炭工業、企業、煤礦三個層級建立,通過構建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計算不同年份不同層級的數字化發展指數(DDI),對我國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據測算,2017-2021年的五年間,我國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穩步提升,2020年后增長速度顯著加快。2021年,發展指數邁入發展期,達到三級水平。
此外,康紅普提出了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戰略藍圖和目標,提出了“1122”戰略路徑框架,指出了煤炭勘查設計、智能柔性生產、安全與災害控制、煤機裝備智能制造、煤炭清潔低碳利用等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關鍵技術需求。
康紅普指出,煤炭工業數字化水平總體滯后于整個能源系統,行業數字化轉型難度大于其他行業,數字化基礎設施仍待完善升級,人才隊伍尚未形成駕馭“數字”的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未能深度賦能行業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他建議,一是出臺煤炭數字化發展規劃,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促進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二是搭建煤炭行業大數據中心,提供面向行業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全產業鏈數據服務,為業務創新打下扎實的數據基礎;三是建立煤炭數字化技術實驗室,加大煤炭數字化基礎理論與技術應用研究,加強技術突破與融合應用,通過數字技術挖掘生產潛力,實現深度賦能;四是加大煤炭數字化轉型投入,設立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同時完善煤炭數字化建設相關投資、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五是建設國家級煤炭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培育一批“數字采礦”的高端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將煤炭數字人才培養與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國家中長期煤炭科技發展規劃以及其他重大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密切結合。
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