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開發利用向綠色、智能、清潔、高效、低碳發展,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span>9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康紅普在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時,作出上述表述。
9月16日-17日,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舉行。本屆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共同舉辦,以“能源安全 綠色轉型”為主題,并發布了《中國能源革命進展報告能源消費革命(2023)》。
作為我國能源領域的國際高層論壇,本屆活動是連續第五年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舉辦,煤炭也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主題之一,康紅普在論壇上作了《煤炭數字化發展戰略與技術途徑》主題演講。
煤炭工業數字化水平落后于整個能源系統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之一,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關乎能源安全和綠色轉型。“雙碳”目標下,傳統煤炭行業經歷著新的考驗。
康紅普表示,2022年全國煤炭產量45.6億噸,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煤炭開發利用向綠色、智能、清潔、高效、低碳發展,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煤礦建設是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部分?!?/span>
康紅普指出,目前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2年,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2020年的494個增加到1019個。智能化煤礦從242處增加到572處,產能由8.5億噸增加到19.4億噸?!?/span>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煤炭數字化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导t普認為,我國煤炭工業數字化水平總體滯后于整個能源系統。“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難度大于其他行業。煤炭資源賦存條件的復雜性差異性、煤礦企業位置的偏遠性封閉性等自身影響因素,加大了煤炭工業數字化發展的難度?!?/span>
與此同時,相關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仍待完善升級。數字化對煤炭行業提出超寬、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需求,傳統信息化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煤炭數字化發展需求。
此外,當前煤炭工業依然缺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技術人才,更缺乏懂技術、懂業務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尚未形成駕馭“數字”的能力。
關鍵核心技術未能深度賦能行業發展,也是一大影響因素??导t普認為,當前行業特色關鍵技術研發難度大且滯后,融合應用水平較低,尚未形成真正的數字化整體成套技術供給能力。
需搭建行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平臺和大數據中心
對于煤炭工業數字化面臨的諸多問題,康紅普認為要從五方面加以推進。
一是出臺煤炭數字化發展規劃。針對煤炭領域出臺數字化發展規劃,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促進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二是要搭建行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平臺和大數據中心,使數據低成本共享,提供面向行業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全產業鏈數據服務,為業務創新打下扎實的數據基礎。“所有的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是數據,沒有大數據無從談起,所以要搭建煤炭行業大數據中心?!?/span>
三是建立煤炭數字化技術實驗室??导t普認為,煤炭行業特色關鍵技術研發難度大,礦用大功率重載設備、關鍵基礎件和軟件系統等依賴進口,工業互聯網、軟件技術、大數據技術、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等迫切需求突破。
四是加大煤炭數字化轉型投入。比照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設立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同時完善煤炭數字化建設相關投資、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
五是建設國家級煤炭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导t普表示,當前專職從事煤炭信息化的專業人才約2萬人,僅占大型煤炭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高端領軍人才缺乏,高級以上職稱人數占煤炭信息化專業人才總數比例不足5%?!叭瞬攀亲罨镜?,必須要引進一大批、培養一大批數字化人才,才能推進煤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span>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